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消失的脑内病灶
TUhjnbcbe - 2021/11/30 18:16:00
北京哪间青春痘医院好 http://m.39.net/news/a_9323162.html

PRES的影像学表现与其发病机制的高灌注学说一致,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基础是一种血管源性脑水肿,同时伴有血脑屏障的破坏,表现为T1略低、T2及Flair高信号病灶,DWI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的等信号或低信号,ADC显示为稍高信号,而非细胞*性脑水肿的DWI高信号,ADC低信号。

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29岁,剖宫产术后13天。

主诉:头痛3天、视物不清、抽搐1天。

神经系统体查: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双侧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双眼视野检查不能合作,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咽反射可。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双侧腱反射对称。感觉粗测正常。颈抗(+),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左侧巴氏征(-),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不能配合。

头部CT:右基底节、左侧枕叶小片状低密度影

头部MRI平扫+MRV:右侧小脑、双侧额、顶、枕叶皮质、基底节及放射冠可见较多对称分布的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DWI示部分病灶轻度弥散受限,周围有明显水肿;MRV:未见充盈缺损。

予以脱水降颅压、控制癫痫、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患者无特殊不适。2个月后复查:颅脑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

小结:

对于妊娠及产后的妇女,如发现头痛、肢体抽搐,视觉异常(如视力模糊、偏盲幻视、皮质盲等)、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时,作为临床医生尤其应该考虑到RPLS的可能。分析该患者影像,其前、后循环受累,白质与灰质均受累,DWI出现少量稍高信号,提示细胞*性水肿。查看文献发现RPLS影像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病变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循环供血区,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最常累及,也有单侧受累;亦可累及脑干和小脑以及前循环供血区(额顶叶、基底节、丘脑及侧脑室旁的白质),部分患者灰质亦可受累;甚至也有单独脑桥脊髓及延髓受累的报道。大多数影像学改变为可逆性,2周或更长时间后病灶可消失。近年来亦发现不是所有患者都有RPLS典型的影像学特点,有的病灶在DWI上可表现为稍高信号,但是强度不及急性脑梗死病灶;在ADC图则表现为高或正常信号。甚至有时会出现RPLS与脑缺血共存的影像学改变,可能与其病程较长、治疗不及时有关,病理改变逐渐向细胞*性水肿进展。总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逆不一定可逆,后部不一定是后部,白质不一定是白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失的脑内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