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教资人物篇皮亚杰科尔伯格埃里克
TUhjnbcbe - 2021/12/7 16:43:00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m.39.net/pf/a_7357147.html

DANCING

THEMOON

XX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Piaget),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01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前道德阶段/自我中心阶段(1-2岁)

(无任何规则意识)

2、他律道德阶段/权威阶段(2-8岁)

(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评价行为时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4、公众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02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

主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形象阶段

主要特征是思维具有守恒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

主要特征是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思、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科尔伯格

KOHLBERG

01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

①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寻求认可定向阶段(或称“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或称良心定向阶段)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埃里克森

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HErikson)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0-18个月左右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18个月-3岁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3岁-6/7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6-7岁-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12岁-18岁

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18岁-30岁

亲密对孤独

★30岁-6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60岁以后

完善对绝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资人物篇皮亚杰科尔伯格埃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