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时讯中国卒中杂志,,16(09):-
精品推荐,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小板凳搬来,一起学习吧...
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人群)死亡的首要病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约占70%。目前AIS的治疗原则是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EVT),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压、降脂和康复治疗等,以减少神经功能残疾和改善疾病预后。目前针对AIS发病早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多数抗凝药物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卒中复发率或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同时会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在抗凝药物中,阿加曲班报道的出血事件较少,且未见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HIT)的报道。鉴于此,阿加曲班已陆续在我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被批准用于AIS治疗。尽管如此,目前对阿加曲班在AI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仍存在着分歧,且在临床实际中的使用经验相对不足。为促进临床医师更加合理、规范地使用阿加曲班,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组织国内脑血管领域的专家参考国内外抗凝治疗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全面复习阿加曲班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内该药的实际应用情况,编写阿加曲班治疗AIS的中国专家共识。治疗方案的推荐等级和证据水平根据表1所列的标准加以衡量和分级,由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组的撰写组起草、表决和修订了分级建议和无等级基于共识的声明,直至达成共识。阿加曲班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性作用机制阿加曲班是一种直接的凝血酶抑制剂,对游离的或与血块结合的凝血酶活性均可抑制。该药不依赖于抗凝血酶且不被丝氨酸蛋白酶所降解,可高度选择性地与凝血酶完全可逆性结合(抑制指数Ki值约39nm)并灭活其酶活性,进而抑制由凝血酶催化或诱导的反应,包括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因子(Ⅴ因子、Ⅷ因子和ⅩⅢ因子)活化、蛋白酶C的活化以及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其抗凝作用(图1)。此外,阿加曲班还有抗炎和抗病*等抗凝以外的药理作用。药理学特性阿加曲班是人工合成的左旋精氨酸衍生物,分子质量Da,是一种低分子抑制物。该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在具有正常清除率的个体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仅为1~3h,且其浓度高低呈药物剂量依赖性关系(输注速率≥40?μg·kg-1·min-1),药物清除半衰期为39~51min,停药后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在2~4h内即可恢复正常,故临床上可通过APTT监测调控药物的输注速率。阿加曲班的代谢不受肾功能影响,而是由肝脏的CYP3A4/5氧化酶代谢,代谢物为3-甲基-1,2,3,4-四氢喹啉环,主要通过胆道系统经粪便排出,故在患者肝功能不全时应加强监测。阿加曲班用药途径和剂量、不良反应及预防用药途径和剂量治疗发病48h的AIS时,阿加曲班推荐的用药剂量和方式为:初始每4h给药10mg,持续静脉内泵入,以适当的液体(推荐生理盐水)稀释,连续用药48h;48h后改为每12h一次,每次10mg,以适当的液体稀释(推荐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持续时间≥3h,连续5d,总治疗时间为7d。不良反应阿加曲班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不同部位的出血,其中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2%,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0.2%,脑出血发生率为0.1%,另外,偶见过敏和过敏性休克(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的预防(1)AIS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压≤/mmHg(1mmHg=0.kPa)]、冠心病、HIT、肾功能不全时可应用阿加曲班,合并严重的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患者不建议应用,以防止增加出血风险。(2)阿加曲班应谨慎与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或降纤药物联合应用,因与上述药物合用可造成出血风险增加,如必须应用时应注意减量,并进行严密的临床(出血症状)和实验室监测(如APTT)。(3)建议用药最初2h内监测APTT,应确定APTT在基线值1.5~3.0倍且<s,以降低出血风险。APTT监测应每日进行,剂量药物调整时应随时进行。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阿加曲班单药治疗年日本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了例发病5d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缺血性卒中患者,阿加曲班组给予静脉输注阿加曲班60mg/d,持续48h,然后静脉输注20mg,每日2次,持续5d;安慰剂对照组则静脉输注山梨醇。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阿加曲班组28d时的整体病况改善(日本昏迷量表、主观症状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更为显著(54.2%vs23.7%);亚组分析显示发病48h内接受阿加曲班治疗者的整体病况改善率高于发病48h后接受治疗者(66.7%vs41.4%);出血不良事件在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均较低(1/60和2/59)。该研究首次证实了阿加曲班治疗LAA所致AIS的疗效和安全性。随后韩国、中国的回顾性观察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近期一项日本全国的回顾性观察研究报道,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将发病1d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例)和对照组(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阿加曲班组与对照组出院时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88~1.16),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3.5%vs3.8%,P=0.58),提示阿加曲班尽管使用安全,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AIS的早期预后并无额外获益。一项日本标准卒中登记研究回顾性评价了阿加曲班治疗心源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例患者,分别使用阿加曲班、肝素和无抗凝治疗。结果显示,与无抗凝治疗组相比,阿加曲班组有降低中型卒中(NIHSS11~22分)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趋势,提示阿加曲班对中型心源性卒中可能有效。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也证明了阿加曲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因其并非专门针对心源性卒中患者,样本量较小,且不是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故证据质量不高。迄今为止,阿加曲班在腔隙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方面的研究不多,一项针对非心源性卒中的回顾性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阿加曲班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腔隙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与LAA亚型患者相比疗效略优,出院时腔隙性卒中患者mRS评分按其分值大小分布的比例是0分(14.5%)、1分(29.7%)、2分(19.6%)、3分(22.5%)、4分(12.3%)、5分(1.4%),而LAA亚型患者则是0分(10.2%)、1分(17.2%)、2分(20.5%)、3分(16.7%)、4分(21.9%)、5分(11.2%)、6分(2.3%)。不过上述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其结论有待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鉴于缺血性卒中是HIT的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者对两项阿加曲班治疗HIT所致AIS的前瞻性研究进行了事后分析(例),将纳入患者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例)和对照组(例),其中治疗组接受静脉输注阿加曲班(2?μg·kg-1·min-1),并调整APTT达到基线值的1.5~3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阿加曲班治疗组新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OR,0.31;95%CI,0.10~0.96;P=0.)和卒中相关死亡率(OR,0.18;95%CI,0.03~0.92;P=0.)均显著降低,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事件。目前尚缺乏阿加曲班治疗其他原因或不明原因所致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数据。推荐意见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在其发病48h内启动阿加曲班治疗(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②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建议可选择阿加曲班作为抗凝治疗药物(非肝素类)之一(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③对于轻-中型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考虑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弱(限定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④对于小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视情形(如为了改善长期预后)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弱(限定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⑤对于其他原因或不明原因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阿加曲班治疗(无等级基于共识的声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推荐意见①对于中型缺血性卒中(NIHSS5~15分)且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建议给予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弱(限定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②对于急性穿支动脉梗死或后循环梗死患者,建议可谨慎选用阿加曲班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但须注意出血风险[弱(限定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推荐意见①对于需要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视其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风险等情况,在充分权衡治疗所带来的获益和风险后,于rt-PA注射1h内给予阿加曲班治疗,首先静脉团注3~5min(μg/kg),随后静脉滴注(1?μg·kg-1·min-1),并调整APTT至其基线值的1.75倍左右(±10%)[弱(限定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②对于由颅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时,建议视同①情况,在充分权衡治疗所带来的获益和风险后,于取栓后或静脉溶栓后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并调整APTT至其基线值的1.75~2.25倍(±10%)[弱(限定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文献来源: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16(09):-.如有收获,右下角点个“在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