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男,22岁,因「右下肢麻木无力2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余,血压最高可达/mmHg,自服中药降压,平素血压控制于/mmHg;7岁左右用磺胺类药物后患过敏性紫癜,用激素治疗20天。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向各方向运动灵活,无眼震,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等深,伸舌居中,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反射未引出,桡骨膜反射正常,下肢腱反射减弱,共济查体未见异常。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未引出,无项强,克氏征阴性。辅助检查:双肾动脉系统及泌尿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双肾皮质回声增强;双肾动脉起始段流速减低。肾上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肾上腺区未见异常回声。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左室增大左室壁增厚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影像资料治疗后影像描述:中脑、桥脑见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及ADC未见扩散受限,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治疗后脑干病灶消失。最终诊断: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征,脑干型前言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是一种以抽搐、头痛、意识障碍和视物模糊为常见临床症状,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区异常信号为影像学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数学者认为与多种临床疾病有关,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妊娠子痫、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化疗、接受免疫抑制和细胞*性药物治疗等。PRES本质上是一种可逆性的血管源性水肿,伴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发作,脑病,头痛,视觉障碍等。PRES常由急剧的血压波动或细胞因子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致内皮损伤,引起血脑屏障的破坏,继而引起脑水肿。但是,一些不典型的PRES陆续增多,包括中央变异型PRES,PRES伴脊髓受累等。PRES根据部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顶枕型,分水岭型,额上回型,小脑型,基底节型,脑干型、混合型等。顶枕型:MR表现双侧顶枕叶大致对称分布T2WI或FLAIR高信号,皮层下白质分布为主,可以合并皮层受累,可以合并出血。分水岭型:MR表现双侧分水岭区斑片状分布T2WI或FLAIR高信号,皮层下白质分布为主,可以合并皮层受累。额上回型:MR表现双侧额上回斑片状分布T2WI或FLAIR高信号,皮层下白质分布为主,可以合并皮层受累。小脑半球型:MR表现双侧小脑半球斑片状分布T2WI或FLAIR高信号,皮层下白质分布为主。脑干型:MR表现双侧小脑半球斑片状分布T2WI或FLAIR高信号,与本例相似。基底节型:MR表现双侧基底节区斑片状分布T2WI或FLAIR高信号。混合型(基底节型+顶枕型)PRES脑干型在MRI常常表现为:脑干异常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FLAIR高信号,不见扩散受限,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诊断和鉴别诊断PRES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脑干异常信号分布,临床多有高血压病史。需要与脑干脑炎、免疫介导的脱髓鞘、弥漫中线胶质瘤、急性桥脑渗透性髓鞘溶解鉴别。1、脑干脑炎通常会有颅神经损害或感染证据,且症状体征明显。2、免疫介导脱髓鞘病的脑干病灶急性期会表现为病灶增强。3、弥漫中线胶质瘤往往占位效应明显,明显强化。4、急性桥脑渗透性髓鞘溶解的病灶是细胞*性水肿,DWI高信号,ADC低信号,患者往往存在快速纠正低钠血症的病史。
作者
影像shine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题图来源
图虫创意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
medical_rad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