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医孝无忧
其次、慢性病具有以下特点
1、长期积累形成疾病。慢性病相当隐蔽,潜伏很深,“进攻”时很慢。在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慢性病“沉得住气”,只有在身体免疫系统降低时,它才会给人以“致命的攻击”。
2、具有隐蔽性,不易觉察。慢性病侵袭人体并不是马上发作,它先是选择最容易潜伏的地方,首选是肠胃,其次是脏腑,它们躲藏起来,然后逐渐向各个器官侵袭。
3、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缓慢加大危害。慢性病的发病顺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多。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慢性病发病的前三位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
4、可逆性小,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慢性病一般都是经过长年多方面的病情积累,直至某个健康系统失调或崩溃,一旦发病便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使健康系统再度修复,重新获得平衡。
5、不传染性。慢性病也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就说明了这类疾病不具有传染性,除了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肺部疾病,精神方面的疾病。
6、只可控制,无法治愈。慢性病的治疗只能做到缓解症状,但是无法治愈疾病,如果控制得好,并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比如精神异常的患者,可以控制病发,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患者不会再复发。
7、会导致并发症。慢性病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疾病,如果对疾病治疗不到位,极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酿成慢性病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慢性病必须引起重视!
1、死亡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年全球有万余人死亡,其中55%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83%的死亡是由慢性疾病导致的。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死因,每年导致万人死亡。
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由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数会持续上升。另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3的人中年早逝,相关媒体报道已多不胜数。这是社会进步的倒退。心脑血管病是国人首位的死亡原因,占人口总死亡率的40%,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
2、致残率高
在年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16.79‰(大城市达18.92‰)。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中风、尿*症、失明的可能性分别是3倍、4-10倍、17倍、25倍。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
3、负担重
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慢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达到60%以上。慢性非传染疾病是今后我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北京市居民存款目的中养老占11.3%,而预防意外事故和大病医疗的占到23.3%“疾病是贫困的第二位原因”,目前国民经济增长为7-8%,居民年收入增长速度5-7%。
而据年统计,慢性病治疗费用年增长速度为17.72%,对宏观经济形成重压,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包袱,成为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多亿元医疗卫生开支中,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直接费用约为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总卫生费用的4%。
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慢病?如何保证健康生活,从而降低患病概率?下一期医孝无忧来与你分享~编辑
张骞
文字丨张骞
审核
张骞
点击下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