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人的五大主要死因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肝癌。
根据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全球卒中风险研究,中国人群的脑卒中终生风险全球最高,相当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人在25岁后的一生中会发生中风。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中数据显示,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的比例在农村人群为23.18%、城市人群为20.52%。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且脑卒中后存活者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我国成年人群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
目前针对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手段仍然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药物神经损伤具有的不可逆性,现有的治疗手段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脑卒中在国内外的临床进展
视频案例1:
临床案例1:
基本情况:
3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干细胞组和对照组,干细胞组20例患者,对照组15例患者。干细胞组每隔5-7天应用1次间充质干细胞,连续行3次。
结果:
1、干细胞组患者应用前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分别为(16.60±11.70)和(19.15±12.4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2.75±6.25)和(13.90±6.52);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15.75±7.25)和(16.55±7.35),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5.40±3.19)和(6.50±3.12),总分分别为(50.50±21.80)和(56.10±23.10)。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组患者术后3个月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改善(P0.05);而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FMA总分与移植前改善十分显著(P0.)(见表2)。
2、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分别为(15.80±10.97)和(16.00±10.87);下肢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3个月前、后评分无任何变化;平衡功能3个月前后评分分别为(5.13±3.78)和(5.26±3.77),观察3个月前后FMA总分分别为(47.87±28.12)和(48.20±28.12)。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患者经3个月自然观察,前后对比评分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各项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下肢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3个月前后完全无变化(见表3)。
临床案例2:
基本情况:
急性脑卒中患者49例,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33例;患者每周应用一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应用两次。
结果:
与应用前比较,患者应用后1、6、12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FMA评分和MBI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总结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有静脉注射溶栓剂、西药、中药、针灸和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段,但由于神经元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所以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干细胞是新时期备受瞩目的疾病克星,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总感觉很疲惫,还睡不够?小心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
疫情之下,医学专家对干细胞的态度
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通过恢复胰岛功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方向
干细胞是人类类器官的仓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