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传来突发脑溢血的消息。据报道,斯特恩当时在纽约一家餐厅就餐,突发脑溢血,一度心搏停止,医院抢救。虽然目前他已接受了手术,但仍然处于危险状况。
死or生不如死
脑溢血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你问我什么是脑卒中?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中风。
中风分为两种,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中风也叫“脑梗死”,就是脑部的供血动脉被堵住,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
出血性中风则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栓出血,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对脑细胞造成伤害。
虽然大部分人只是“隐隐约约有听说”这类病情,但它一直就在咱们身边。值得一提的是,中风还格外偏爱中国人。
中国人中风的风险,远远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在中风的两大类别中,中国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6倍;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中风的发病率高不说,死亡率和致残率也很高。每年有万中国人因中风去世,也就是每16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中风!
所以,中风后要是不能抢救过来,就是一个死。而抢救不及时,落下个眼歪嘴斜、口齿含糊,甚至是半身不遂,那就是生不如死!
中风不突然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明明在中风前,都看着挺正常,怎么就突然中风了?就像斯特恩,正吃着饭呢,突然就脑溢血了。
可真要说起来,中风其实并没有那么“突然”。
中风最重要的几大风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
中风之所以“偏爱”中国人,就与国人的三大爱好有关。抽烟喝酒烫头,爱吃盐、爱吸烟、爱加班,这些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还有些人习惯高热量饮食或者嗜甜,偏偏又不爱运动,则很可能引发高血脂、糖尿病。
具有这些风险因素,等于在体内埋下了“炸弹”。而在真正引爆炸弹前,其实可以闻到“火药味儿”。
比如,时常头痛、眩晕、视力模糊、一侧身体麻木、经常呛咳、嗜睡、流鼻血等症状,只要出现三个或以上,就需要重视起来。
年轻人中风不稀奇
还有人觉着,中风离自己很遥远,因为只有老年人才会中风,这可就错了。年龄只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不是必要条件。
不少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期盼着早早退休没能如愿,却“如愿”患上和退休人群一样的三高。
当然,要核老师说,但凡心里有点儿AC之间的数儿,就该知道高盐高热量的饮食、频繁吸烟、不按时休息,对身体会有多大的伤害。
但是人都有侥幸心理:饮食不健康/吸烟/熬夜的人那么多,都没出大事儿,应该不至于这么严重。
而危险恰恰就在您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爆发。所以,人们才觉得中风太突然,却不知道,都是自己打下的“基础”。
咱还得提醒一句,有中风家族史的人,更需要警惕。据研究,WNK1、PIA2、FOXF2等基因,都会影响患中风的几率。
这么说吧,要是把中风比作“炸弹”,那么血凝块正是引爆缺血性中风的“火花”。而PIA2基因,正是影响血凝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所以,别总想着别人也抽烟、熬夜都没事儿,自己也一定不会有问题。毕竟每个人的基因,可是不一样的。
核老师劝大伙儿别心存侥幸,还是先做个脑卒中易感基因检测。好好看看自己离中风还有多远,及早预防,掐死中风这颗健康炸弹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