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文赏析古人对时间的思考
TUhjnbcbe - 2023/1/28 20:02:00
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很重要的经典《论语》,读到这一句,小编脑海出现的完全是一组电影镜头:先是远景,一个老人家,站在河岸边,只能看到他的背影,*昏时分,太阳正要落山,残阳如血。然后镜头拉近,看到河水奔腾不息。再接一个特写,老人家感叹道:“逝去的时间就像流水啊,白天黑夜不停息。”这么丰富而且有动感的电影画面,古人用14个字就说完了。环境、人物、语言和气氛全都交代了。

为什么说这句是豪放派?你看,刚才脑子里那个画面,一个人对着大河奔涌,感慨逝者如斯夫,时间一去不回头,还觉得不够,又补充了一句,“不舍昼夜”,白天黑夜不停息。人面对时间流逝,那种巨大的孤独感,像山一样推过来。这句话的主题、场景和情感,都非常豪迈大气。

你知道这个站在河边发感慨的老人家是谁吗?没错,是孔子。这句话,多半是他讲给身边的学生听的。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职业老师,传说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最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古人上学都要先拜一拜孔子像,北京有个国子监,那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院子里,就立着一尊孔子的青铜雕像.孔子过世以后,学生们一起回忆老师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你一段,我一段,就凑出来《论语》这本书。

同样的事情,几平差不多的时间,也发生在古希脂,有个哲学家叫苏格拉底,他跟孔子一样,是伟大的老师和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我们能了解他的思想,也是因为他的学生记录下来的,比如柏拉图。

孔子站在河边感叹时间像流水一样,很了不起吗?

当然,时间是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即便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不看手表不看手机,你真的能意识到时间的流动吗?而且你还能像孔子一样,知道时间过了就再也回不来吗?时间的这种属性,我们现代科学术语,叫“不可逆”。你的昨天、你的童年,过了就是过了,不管多么美好,就再也回不来。把时间比成流水的孔子,可是活在多年前。第一次对抽象的时间做出这样的比喻,真是很巧妙。

类似的比喻,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你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里去”。所谓你不能走进同一条河里,是因为河水是流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时间过了,河水流过了,就再也回不到从前。

对比这两个说法,中国人更直截了当,古希腊人说的,还是曲折了一层。

发现和感知时间,这意味着对世界根本问题的思考。两千多年前,一个中国的老人家站在大河边思考;十七世紀,大科学家牛顿在星空下思考。直到我们现在,它仍然是个很深奥的哲学命题和物理命题,年去世的物理学家霍金,最出名的一本书就叫《时间简史》。

说完了孔子对于时间的深刻理解,我再来带你认识两个有趣的字:

“子在川上曰”,孔子是站在河边说话的。看到“川”这个字,你可别以为孔子是站在四川省说这句话的,“川”的意思是大河。这个字笔划特别简单,是竖着的三道,非常形象。

什么叫川?就是两边有河岸,中间有一道水。“川”就是一条河。有一条贯穿日本京都的大河,叫做鸭川。傍晚的时候,我真的在鸭川里看到很多野鸭。古代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这种影响,到现在还留在地名里。

在孔子的时代,不是没有“河”这个字,为什么这里用“川”而不是用“河”呢?因为那时候,“河”专门指*河。而且,孔子的时代,*河还是很清的,根本不叫*河。

《诗经》里就说过,“河水清且涟漪”,可见从西周到春秋,*河水是相当清的。只是到了战国,*河开始变得浑浊了。后来泥沙越来越多。

到了唐宋时期,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大河,就被直接叫做*河了。所以,你读唐以前的古文,如果出現“河”这个字,它指的就是*河,别的河,有的叫川,有的叫水。比如秦川,比如渭水。

子在川上日了什么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一定听人说过古文就是“之乎者也”,可见“者”这个字,在古文里出现得有多频繁。当你到“者,它的意思就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

到底指人还是东西呢?得根据上下文判断。比如这句里头,“逝”就是流逝的东西。逝者,也可以指已经过世的人。这个说法,我们现在还在用,如果发生了重大的灾难,我们会说:“逝者安息”

你有没有发现,在英语里,工作是work,给work加上er,就变成了工作的人,worker。汉语里,记录的“记”,表示动作。有一种人,负责打听事然后记下来的人,就是“记者”。古文的“者”,跟英语里的动词加er变成名词,作用是一样的。下一次,你在古文里看到“者”,就想想跟那个前面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有关的人或者东西,你就明白它的意思了。

孔子在我的印象里,是个笑眯眯的,老是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讲各种人生道理,也有点啰嗦,偶尔有个学生睡午觉,也能把他气得够呛,说人家“朽木不可雕也”。

这个老头运气不大好,活着的时候可没死了以后这么风光,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到处奔走呼号,差点饿死,也挺狼狈的。

可是,站在大河边感叹时间这一刻,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位圣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是中文最苍茫壮阔的时刻。

最后个人总结: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古文豪迈之美的典型体现,它的画面、它所谈论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都大气磅礴。

2、“逝者如斯夫”,觉察到流近的时间不可逆,从而产生时间观念,是中国古人的一个重要哲学思考。

3、在古文里,“川”指的是一般的河,而“河”,在唐代以前,特指*河。

4、“之乎者也”的“者”,它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把他前面的词或者词组变成名词性成分,意思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这个字在古文里出现得很多。当然了,这不是“者”字唯一的用法,还有“陈胜者,阳城人也”,“者”跟“也”连用表示一个判断句,陈胜是阳城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文赏析古人对时间的思考